同期录音
第五章 同期录音
(选自《声音制作基础》-陈俊海)
同期录音中的“同期”含义是指在画面拍摄的同时,对演员表演的语言声音进行录音,用同期录音的方法,可以使演员的语言声音与画面内容保持同步状态。因此具有演员表演形象和语言情绪统一、真实、语气语调自然等优点。
5.1 同期录音的方式
5.1.1 单系统录音
单系统(Single System)录音指的是将声音和画面都录制在同一台设备上。本书(4.5)中介绍的新闻式拍摄使用的就是单系统录音工艺。
使用单系统录制声音的主要理由是,假设你是在拍摄新闻式样作品的情形下,那时你没有录制组、设备或时间来创建外部的混音和录音条件。第二,为了减少在视频作品的后期制作中,对在外边录制的声迹进行匹配或同步的麻烦,同时也为了降低后期制作的成本。
其实利用当前的NLE(非线性编辑)软件,通过使用来自摄像机的同步声音作为在外部录制声音的导轨,使音轨与剪辑片同步就像“剪切和粘贴”一样地快和容易。
5.1.2 双系统录音
双系统(Double System)录音指的是把画面录制在一台设备上,而把声音录制在另外一台设备上。本书(4.5)中介绍的电影式拍摄使用的就是双系统录音工艺。
双系统录音可以使用MD(迷你光盘)、DAT(数码音频磁带)或硬盘录音机进行。后两种方法可以保证录音的高质量,而MD的价格最低。
双系统录音需要至少两个人合作——一个负责摄像,另一个负责录音。使用该方法录制的声音质量远远优于使用单系统录音录制的声音质量。而且,还可以为你提供两种音频存储手段——视频磁带和录音磁带。你最终会获得两个同时录取的录音——一个主要的(在DAT上)和一个备份的(在Mini DV上)。除提供保护资料不丢失之外,从技术的原因考虑,拥有两个声迹版本也是非常好的主意。
就像精确的灯光一样,双系统录制音频是电影式样的技术,而且不做这件事的惟一原因是,它需要附加的时间和费用——对于新闻式样的拍摄,你可能不会如此奢侈。
用于数字视频作品的电影式样录音,我们推荐使用吊杆式话筒来记录对话,使用调音台来控制音频电平和双重系统的音频,以便同时在外部的DAT和摄像机上录音。如图5-1所示。
图5-1 双系统录音示意图
5.2 同期录音录制组成员及职能
(1)录音技师
如果录音完全是在摄影机(单一音响系统)内完成,那么录音可能是摄影师的职责。但是,当使用双重的音响系统拍摄时,现场的声音还送到一台外部的录音机,一位被指定为录音技师的技术人员将会操作这台录音机(有时候,这是声音混合员的附加职责)。
(2)声音混合员
控制音频输入电平的人是声音混合员——而声音混合员还是被用于合并从多个音频源输入的音频信号设备的名称。在小型的录制组中,吊杆操作员可以把声音混合设备夹在他的腰带上,或附在肩章上,以便他自己能做声音混合的工作。
(3)吊杆操作员
对于大部分拍摄,话筒是被附在一个送话器架(即吊杆)上,这是一种看上去像长钓鱼杆的装置。这种安装和把持话筒的方法是获得实况声音(户内或户外)的一种最好的全能方法。把持这种吊杆的人被称为吊杆操作员。这是一件需要相当多的实践和技能才能做好的工作,而且还是很乏味的工作(有关校正吊杆技术的更多信息,参见本章稍后的“安装和处理吊杆”)。
(4)第二助理摄影师
在电影拍摄现场,摄制组的第二助理通常操作镜头号码板上的拍板,从而让每个镜头开始拍摄。虽然没有严格地指定一位声音录制组成员来做这件事,但是,无论谁操作这块拍板都为录制可靠的同步声音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英国,这个人被叫做clapper/loader,因为她的另一个主要的职责是为主摄影师装电影胶卷盒(更多信息,参见本章稍后的“镜头号码牌的使用”)。
(5)采访记者
在新闻式样的拍摄中,采访记者可能是镜头中的人物,或者是屏幕外的问者;但是,如果她拿话筒,那么她是声音录制组的成员。应确保她了解话筒的使用技术(更多信息,参见本章稍后的内容)。
5.3 同期录音的主要目的
声音轨迹包括对话、音乐和音响效果(声音编辑师用速记方法把它们表示为D、M和E)。音乐和大部分效果是在后期制作的时候添加进去的,这意味着在现场你的声音目标是记录干净、清楚的对话。数字影视作品的制作技术不提供任何特殊的工具来帮助你完成这项工作,它也不包括任何在后期制作中能使失真的言语回复原状,或修复损坏的对话声迹。虽然声音编辑师利用数字的编辑系统(例如,ProTools、Nuendo)确实能做出一些惊人的事情,但是没有一项专门技术比在刚开始就有效地捕获好的声音有效。
如果你没有高质量的声迹,那么就没有高质量的放映效果。而且,如果观众摸不清对话的内容,那么你就不能称得上是讲好了故事。差的对话录音可能是电影制片新手(不论他们是制作电影还是制作video)最常犯的错误。
5.4 随机话筒的使用
把领夹式话筒夹在拍摄对象的身上,或者用一个手持话筒,总是要比使用摄像机内置的话筒效果更好,因为内置的话筒会拾取马达的噪声,而且产生错误的声音空间感。
但是有时候,如果你只能顾上拍摄,则没有选择余地了。如果你不得不使用内置的话筒的话,可以试试如下操作。
= 1 \* GB3 ① 若要使用来自机载话筒的信号,那么检查摄像机上的音频输入开关,并且把它没定为使用内部输入而不是外部输入。在某些摄像机上,把开关设定到Audio 1。在其他摄像机上,包括许多消费型摄像机,只要把迷你型插头插入External Audio插孔,就会关掉机器上的话筒,默认时它是打开的,因此应确保插孔内没有插入任何东西。
= 2 \* GB3 ② 通过把录音电平切换到Manual的方法关掉音频AGC(自动增益控制)。使用音频AGC的惟一情况是,当你认为音频电平的范围很宽,而且难以预料的时候——从低声的说话到大声的叫喊,突然的变化。当音频AGC打开时,每当环境很安静时,摄像机会自动把增益调大,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地发生的话,会产生脉动现象。
= 3 \* GB3 ③ 选择视频录制模式。
= 4 \* GB3 ④ 录制某人在附近高声的谈话(如果没有别的办法,那么录制你自己的声音)。
= 5 \* GB3 ⑤ 在不引起失真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手控的音量(或者音频增益)控制。对于大部分prosumer型摄像机和所有的专业机型,可使用摄像机的音频电平表来设定音频电平。记住大于0分贝的信号都将会被扭曲或削去。在价格比较低廉的摄像机上没有音频表,对于音频的畸变失真,你必须通过耳机来监听。
5.5 外接话筒的类型与使用特性
大多数专业的电视和电影制作中,话筒和摄像机是分开的,这样就不用在摄像机所在的地方录音,可以把话筒放置在录音质量最佳的位置。为了覆盖整个场景和规模,可能会用好几种类型的话筒来给一个场景录音。每个话筒放置的位置和方式都是能否为后期编辑部门提供可用的声音的关键因素。电影电视录音中使用话筒的主要方式归纳如下。
(1)吊杆话筒
这是一种在同期拍摄中很普通的录音工艺。它需要一个录音工作组,这样能录到高质量的声音,并且演员可以自由地移动而不必担心话筒线或话筒的牵绊。话筒会被固定在一根长杆(或者鱼杆)上,以保证话筒不会被镜头拍摄到。这种录音方式需要专门的人员,我们称之为话筒操作员,他会跟着演员移动确保他们在话筒的最佳拾音范围内。如果录制语言,话筒最好在人的头顶上方,指向嘴的方向,这种方法能让我们录到最自然的对话。同时,一些周围的环境声也会被拾取,能真实地反映对话现场的声学特征。声音的景别可以通过改变话筒的高度来改变,景别越大,话筒就举得越高,声音也就越弱,而清晰的声音可以通过近距离拾音来获得。某些场景的拍摄需要话筒从正下方拾音,当然这样的话想要避免话筒不被镜头拍到比较难。这样的拾音方式会更接近说话人的胸腔,带有更多的低音共鸣。同时,还意味着动效声(如脚步声)会比你想象得更明显。为了减小风的噪声和手持噪声,话筒应该加装减震架并配上防风罩。
(2)固定话筒
在目标人物不怎么移动的情况下,就可以使用固定话筒。这种录音方式仅限于制作例如音乐剧、演出类的节目。如果话筒太近,话筒杆和话筒就会被拍到。
(3)大型吊杆话筒
吊杆话筒由一个大的装置组成,它是为摄影棚设计的。它被吊在一个装置上但不会被摄像机拍到,操作时需要两个人,一个人靠身体去移动这个平台,另一个人控制移动过程中话筒的角度和位置。这种拾音方式的优点是它可以到达场景的后方而不被镜头拍摄到,但是只适用于那种上方空间足够大可以设置平台的大型摄影棚。
(4)点话筒
点话筒和领夹话筒可能藏在道具或场景中,例如,在饭店里的场景,话筒可以藏在台灯或者花瓶里。选择在哪里放置话筒,非常重要的一项准备工作要找到表演者运动的路线,以确保话筒是对准他们的。同时,还要确保不要把话筒藏在一个表演者很可能拿起或移动的物体上。
(5)悬挂话筒
话筒可以悬挂在物体的上方,这种拾音方式经常用于录制人群的声音,比如演播室内的观众、管弦乐和合唱。它的缺点是没法在录制的过程中去调整话筒。
(6)手持话筒
手持话筒仅限于新闻播报和其他允许拍摄到话筒的情况(部分访谈节目)。全指向话筒经常用到,因为它能跟着说话人移动,而不必非要轴向对准目标才能获得最好的录音效果。
(7)领夹话筒
在一些节目制作中,领夹话筒是可以露出来的,一般会夹在翻领上或是别在胸前。一旦话筒是有线的,线就得藏在衣服里头,接线盒装置藏在脚踝处。当话筒必须藏起来时,可以藏在表演者的服装甚至头发里,这时问题就来了。服装必须做得能很好地掩藏话筒而不会摩擦话筒。由于话筒对风声非常敏感,所以话筒经常被埋在很深的地方,这样就妨碍了高频的拾取。这样录制的对话听起来会很闷,声音都被包住了,经常要靠后期的时候提亮。衣服摩擦的沙沙声和风声是领夹话筒录对话的主要问题,所以我们经常要做ADR录音。录音师会借助于一些技巧,如用回形针固定住话筒头,以避免被衣服刮蹭。
(8)无线话筒
把话筒藏起来又保证不被衣服刮蹭仍然是主题。藏电池盒和发射天线时必须考虑到演员的表演和移动。它的缺点是,一旦开始拍摄,录音师就很难控制录音的质量。
5.6 话筒的指向性
话筒的指向性(directionality)和它的收音范围(pickup pattern)有关。在影片制作上,最常用的话筒是心形(cardioid)的,即主要从一侧,在一个心脏形状的范围内收音;还有就是全指向性的(omnidiretional),由话筒四面八方来收音。
如果只有一个或两个人在讲话,不需要背景声音的话,心形收音的话筒就很适用。这种话筒在胶片电影中被广为运用。因为收音方向就在正前方,也就是演员们所在的位置,而不是摄影(像)机或其他器材操作的地方。
全指向性的话筒,比较适合用来收录一大群人交谈,或是去收录背景声。因为有着广大的收音范围,因此无法妥善收录较远的声音。通常全指向性的话筒,必须更接近演员们,才能得到和心形话筒同等音量的声音。
有的时候,话筒为了不被拍摄到,就必须在一段距离外收录声音。在这种情形下,就会使用指向性更强的锐心形话筒(又叫超指向性话筒,这类话筒在英文中按指向性集中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又分为supercardioid、hypercardioid、ultracardioid)。它们的收音范围,比起一般的心形话筒更长也更窄。
图5-2所示是常见三种指向话筒的拾音范围。
图5-2 心形、全指向形、锐心形话筒的拾音范围
5.7 同期录音的话筒附件
5.7.1 话筒吊杆
话筒吊杆是由铝合金或碳素材料等重量很轻的材料制成的长杆,顶端安装话筒。较复杂的吊杆,其长度可以调节,顶端还有旋转装置。通过它,录音人员可以随意改换话筒的方向。有些吊杆还可以从杆内部穿话筒线。如图5-3所示。
图5-3 话筒吊杆
5.7.2 防风罩
当空气中的气流吹向话筒时,振膜受振便会产生难听的干扰噪声,尤其是外景录音时,所录的风声与人耳听到的截然不同,一点儿也听不出是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或吹过屋旁的潇潇声,而是一种砰砰声、隆隆声或爆裂声。在室内录音一般没有风的问题,但话筒追随声源而必须快速移动时也会引起气流对振膜的冲击,产生干扰噪音;而且,在近距离录音时,演员口气中气流冲击话筒,特别是说“破”“拖”“搏”等爆破音字时更易产生气流,其发声气流冲击话筒振膜时会产生讨厌的爆破声。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给话筒安装防风罩。小型防风罩由带微孔的泡沫塑料制成,不影响话筒的灵敏度,质地较轻,可以在室内使用,也可以在室外微风中使用。
在风较大的情况下,要用一种更结实的网式防风罩,又称猪笼式防风罩。将话筒整个装进这个圆筒里,刮大风时再用一个毛皮套子套在防风罩外面。如图5-4所示。
此外,防风罩还可以起到保护话筒的作用,使其免受机械振动,并防止尘土、水或磁性微粒进入。
图5-4 防风罩与毛皮套
5.7.3 防喷罩
近距离拾音时,尤其在音乐录音棚里采用指向性话筒如心形话筒录人声时,会在演唱者和话筒之间放一个丝质防喷罩,用来减小及消除爆破音的喷话筒现象。
再比如录演讲台上的讲话,有个好办法是用一只带小型泡沫防风罩的全指向性话筒靠近演讲者拾音,这样比用指向性话筒再加上一只防喷罩来拾音对演讲者的干扰要小。全指向性话筒对爆破音敏感度较底,并且不像指向性话筒那样有近讲效应。虽然很多时候无法说服公共场所那些所谓的专家们采用这种方法——他们往往坚持在近距离使用指向性话筒拾音以抑制声反馈,这种方法依然是可行的。用全指向性话筒比用指向性话筒可以以更近的距离拾音而没有问题。图5-5是防喷罩实物图。
图5-5 防喷罩
5.7.4 减震架
为了避免机械振动通过话筒的固定装置传到话筒上产生噪声,给话筒装上减振架是很重要的,如图5-6所示。如果减振架质量不好,即使手指轻轻碰触话筒杆产生的振动也会导致很大噪声,振动的大小决定了话筒输出的噪声大小。使用减振架的典型问题是,如果将话筒线拉得太紧,就会削弱减振效果。话筒应以完全弹性的方式放在减振架上,同时,采用橡胶或塑料部件制成的减振架弹簧,其韧性和弹性要按照所用话筒的重量进行调整。如果橡胶绷得过紧,减振效果就会削弱;如果过松,话筒在移动过程中会因弹跳太厉害而碰到其他悬挂部件从而产生噪声。
图5-6 话筒减震架
5.8 同期录音的话筒技术
5.8.1 话筒员的工作位置
理想情况下,吊杆上的话筒应该放置在人物的头部上方,并对准嘴部。它应该随着演员的移动而转动,并且要时刻对向嘴巴。心形话筒的最佳位置是在嘴巴前方1~4英尺,上方1~3英尺的地方;全指向话筒要稍微再移近些。只不过要切记,吊杆和它的影子都不能出现在画面中。在拍摄过程中,话筒员要面向演员和摄影机。如图5-7所示。
真正做到上述这些,通常需要妥协。有的导演喜欢同时使用两部摄影(像)机,一起拍摄长镜头 和特写,但这样往往就会产生这样的难题。摄影(像)机操作者要在长镜头的高度上做一点点手脚,而摄影师则要略微调整灯光,将吊杆的影子去掉;或是拾音人员要把话筒略微移开最佳位置。如果一定要改变话筒位置,那拾音人员必须测试不同位置,然后再挑选出最佳的一处。这个位置有可能是非常规的,例如在极接近地板的高度,再朝上收音。有的吊杆操作员会在吊杆话筒防风罩的最前端,绕上一圈白胶带,这样万一吊杆不小心进到画面里来,摄影师就可很容易察觉到。
图5-7 话筒员的工作位置示意图
5.8.2安装和处理吊杆
吊杆式话筒应该是猎枪形、超心形类型的话筒,诸如Sennheiser 416。Audio Technica也制造这类话筒,但是许多音频工程师认为Sennheiser的输出具有更丰富的音质。
在猎枪式话筒上装上防声罩,并把它安装在长度可调整的吊杆上。这种吊杆应该能伸展8英尺~12英尺。专业的吊杆带有减震架,它把话筒吊在一个宽的橡皮圈网孔中,对操作员处理吊杆的动作起到缓冲的作用。
从调音台的输入端把XLR电缆引到杆上。用道具员的带子把电缆固定在杆的端部,为了消除张力,在开关的地方要把电缆盘绕一下。
一个轻便,可带在身上的同期调音台可以使吊杆操作员同时做两件工作,特别是当吊杆是现场上惟一的话筒的时候。同时操作吊杆和调音台的控制不是不可能的,只要操作员在拍摄期间努力练习。但一般这不是她应该做的事。
给吊杆操作员一副连接到调音台输出端的耳机。通过耳机听对话,是使她能确保把话筒指向目标,并获得尽可能最大、最清楚的声音的最好方法(导演也应该戴耳机,但是他应该注意对话的细微差别,没有太多的精力来注意技术上的质量)。
某些调音台装配一种工作联络电话的电路——供混音员和吊杆操作员佩戴的耳机和话筒的插孔使他们能够进行双向沟通。这种电路使得吊杆操作员可以及时报告演员和录制组超出听力范围的情况(当然,是在两次拍摄之间报告)。
5.8.3安装领夹话筒
始终把Lavaliere(领夹式话筒)放置在离拍摄对象的嘴10英寸的距离之内。
把Lav固定在拍摄对象的身体上之后,对lav最重要的核对事项是它是否有新电池——通常是一个手表类型的盘状电池,放在lav软线中的小盒内。你的音响技术员应该携带电池检验器(便宜的数字式万用表即可)和备用电池。
把lav隐藏在演员的衣服里需要有一些创造性的才能。你需要让话筒的正面小孔不受任何阻挡,不被埋在衣服或头发里。它可以探出口袋、伸出领口、出现在帽沿下或者装饰在头巾或围巾的边缘上。
对于一肉色lav,它的理想位置是在发带上,用一条穿过头发的细线,引到后脑勺下,绑在颈部。
另外一个技术是,使用外科医生的带子把lav直接固定在皮肤上。如图5-8所示。首先用蘸在棉花球上的清洁剂擦干净固定lav皮肤上的油脂。对于要持续若干天的拍摄,演员应该使用一种安息香的染料涂在皮肤上,让它干燥,然后再用带子。这种涂层是一种澄清的化妆品底料,可以在药房买到。它能使粘性干燥,并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因反复地应用和除去带子造成的对皮肤的刺激。
不要在现场安置和粘贴lav,在化妆室或其他私人区域做这项工作。在理想的情况下,训练负责做这项工作的技术人员,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在个人的衣服和头发里放置lav的技术。
如果lav是专业的模式,那么lav的细绳将卡在大XLR插孔中。为了解除张力,应盘绕到连接器的音频电缆,并利用道具员的带子把它固定在看不见的地方,也许就在衣服的下面。把连接器粘贴在腰带的后面常常能起作用。或者,把电缆引到腿的后面,并用带子把连接器固定在大腿中间或小腿上。固定连接器的位置和系结物必须确保当演员离开现场时,能够自己解开这些连接。
图5-8 安装领夹话筒
5.8.4安装和调试无线话筒
除了非常必须之外,不要使用无线装备。它们租金昂贵、安装复杂而且操作的技巧性很强,特别是当你需要多个麦克风和信道时更是如此。在大多数的情形下,你应该更聪明地使用吊杆的装备。
在现场,无线音频装置最常见的应用是用它链接多个由各个演员佩带的lav,在那种情形下音频电缆会很麻烦,而且很难看。因为lav缺乏声音的空间感,但是,对于穿过街道的追逐场景或者摇摆舞影视作品的实况转播,无线的音频装置能给你的拍摄对象相对的行动自由,而且保证他们不会跑离话筒。
一些shortie话筒具有内置的发射机,而且lav可以被插入一种手掌大小的由拍摄对象佩戴的发射机盒子,通常固定在腰带的背后,或者用带子绑在衣服下面的皮肤上。
无线电是直线传播的技术。如果人或物体挡住了发射机和接收器之间的通路,那么它就不能很好地工作。由于这个原因,音响技术员通常把无线电接收器放置在场景背后的某个高处,在那里接收器较少可能被阻挡。
5.8.5 单声道和立体声录音
(1)单声道录音
在一个以对话为主的场景中,录音师应该尽可能拾取最清晰的声音以便后期使用。为了这一目标,使用一支单指向性的话筒进行单声道录音是行业标准。除非有群声的录音,电影和电视的对白都应该录成单声道,偶尔会使用M/S立体声制式进行对白录音,但是立体声(两边信号S)的信号将会在后期制作时被舍弃,只留下单声道(中间信号M)的音轨在后期中使用,因为S信号经常会混有周围的环境噪声,这些通常是不希望听到的噪声。立体声录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立体声录音会造成声像随着每一次新的镜头以及话筒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一场正反打方式拍摄的戏中,一旦正反两个角度的画面剪辑在一起,立体声声像会从屏幕的一边跳到另一边。一些现场效果声也可以使用单声道录音录制为自由声轨(如门、电话铃声等),因为它们最终都会合并混合为单声道(立体声混响可以稍后再加)。
(2)立体声录音
立体声(stereo)的录音,需要至少两支话筒,或是特别设计的有着许多不同收音范围的立体声话筒。以下有两种方式:第一种立体声录音的方法,称为M-S拾音制式(M-S miking,midside miking)。这就会使用双指向性(bidirectional,由两侧收音)和超指向性话筒。双指向性话筒,会收录左侧和右侧的声音,超指向性话筒则收录前方的声音(图5-9所示)。这两支话筒的声音信号,会被送到复杂的回路上去,利用相位上的差别,而产生出左、右两声道。这种方式会产生极强的可以与单音相容的中间声音。有些M-S立体声话筒上会有一个开关,这个开关可以脱离双指向性的组件,以用来录制单声道。
图5-9 两种立体声拾音制式
另一种立体声的录制,称为X-Y拾音制式(X-Y miking)。将两支心形或全指向性的话筒放置在一起,两支各以45度角朝向左右方(图5-9所示)。这种方式使得两支话筒都可以收录到中间的声音,两侧的声音主要交由其中一支来负责。当录好的声音在立体声扬声器上播放时,就会有清楚明确的左、右声道,但中间声音就不如M-S方式强。
当操作M-S和X-Y方式时,可使用两支话筒(图5-10a所示),或是一支内建有立体声组件的话筒(图5-10b所示)。
图5-10 立体声录音
(3)环绕声录音
环绕声(surround sound),指的是其收音范围可达360度,通常是由许多支心形、锐心形话筒来分别负责对这360度中的不同区块来收音。不过,也还是有一些单一组件的环绕声话筒的。环绕声音经常是以立体声录制,然后在后期制作中被混合成至少六个声道,这个过程叫做混音(图5-11所示)。
图5-11 野外环绕声录音实景
大多数的话筒都已有设定好的收音范围,通常会印在话筒上或是包装盒上。从外观上是很难判断出话筒的收音范围。有的话筒会有可更换的组件,可以由心形切换成全指向形。还有一些话筒身上有一种开关可以改变指向性,像是心形切换为锐心形。较复杂的设计是指向性可调话筒(zoom mic)。这类话筒可以由心形逐渐变成锐心形,因此不同距离的声音,也都可以清楚听到。
5.9 录制对白
对白(dialogue)是制作过程中要正常录制的最重要的声音元素。必要的话,在后期制作时期可以创造出大部分的声音,但是事后再同步补录对白是一件极不易处理,且极为耗时的工作。
5.9.1 选择合适的话筒
收录声音的第一步骤,就是依据指向性、构造、位置等特性,来挑选合适的话筒。心形话筒(cardioid mic,又叫单一指向性话筒),是影片制作最常用的,但全向话筒(omnidirectional mic,又叫无方向性话筒)可收录类似拥挤场景这样较广的声音;超指向性话筒则可收录狭小范围的声音。使用锐心形话筒(supercardioid mic,又叫超指向性话筒)要有些技巧,以避免收录到话筒后方的声音。超指向话筒也不能放置在噪音极大的物体后方。这类话筒会像望远镜头压缩空间一样地压缩声音。就会使背景噪音也被提高到不能接受的音量。
你也可以使用电容式(condenser)或动圈式(dynamic)的话筒。电容式话筒的保真效果好;动圈式话筒则在耐用性上略胜一筹。不过话筒的种类会依演员个人的声音而定。吊杆(fishpole)是最常用的一种架设话筒的器材,主要是国为这种器材可以妥善地处理声音的距离感。尽管如此,台式的话筒可以更为自然的融入场景中;而隐藏式(hidden)或领夹式(lavaliere)话筒则可以解决吊杆会被拍到的问题;无线话筒(wireless mic)对于演员需要有大幅度移动的场景非常合适;当要从极远处来收录声音时,枪式话筒(shotgun mic)就可派上用场。摄像机上的话筒通常无法将对白录好,但有时它也是唯一的选择。
要想取得人类声音频率上的最佳收录,可以选择带有语音衰减(speech bump)功能的话筒。要强调特定男性的声音,可以选择一种有近讲效果(proximity effect)的话筒。同时也要检查一下,不同厂牌的话筒在音质呈现上有何差异。
有时你或许需要使用两支不同的话筒去录制相同的声音。例如使用吊杆和领夹式两种,就可把吊杆话筒录到第1音轨中,把领夹式录到第2音轨中。然后再决定要使用哪一轨的声音。虽然这种方式为后期制作时带来了弹性,但通常会因为要花额外的时间去架设并操作两支话筒而拖延了摄制时间。
5.9.2 多人对白录制
收录两人或更多人的声音,除了要遵照所讨论过的大原则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做法。如果只使用一支话筒,就要随时移动以收录说话者的声音(图5-12所示)。吊杆话筒因方便移动,所以使用得最多。如果说话的几个人各自有着不同的音量,那只用一支话筒就行不通了。假设一个人音量刚好,而另一个人的声音却太过细微,那就不容易求得正确的平衡点。你可以要求这两个人,试着以较相同的音量说话,或者把话筒移近讲话小声的人。另一个解决的办法是分成两个镜头来拍,当然也还是要注意声音连续性的问题,使这两个画面能完美剪辑在一起。
另外的方法,就是让每个人使用各自不同的话筒,如此每个人的音量就可以分开调整。如果把话筒连接到一个能够分别设定音量的调音台上的话,效果会更好。将一个人的声音录得比另一个人高一些,这样可以补偿一些音量上的差距。但是若这差距过大,有一支话筒就可能收录到更多的背景杂音,造成两段音频被剪辑到一起后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声音差别。某些种类的对白相对而言更依赖于多话筒的使用。当使用无线领夹式话筒时,就必须一人一支。除非是靠得非常近,否则领夹话筒是无法收录许多人的声音的。
图5-12 多人对白录制
5.9.3 立体声和环绕声录制
录制立体声(stereo)和环绕声(surround sound)时也需要谨慎处理。通常对白会以单声道录下来,剪辑时再以特定方式成为立体声或环绕声。如果一定要录成立体声,最好就采用M-S拾音制式(M-S miking),因为可以收录到中间声音,即人们讲话的声音,这点会比X-Y拾音方式(X-Y miking)要好些。
5.10 录制动效
影片制作者会在后期制作时加入许多音效(sound effects),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拍摄时就录好了的,特别是一些动作音效(hard effects)——那些要与画面同步的声音:牛铃的声音必须和铃铛的晃动同步;关门的声音则要听起来像门真的关起来一样。这些声音最好在制作时录制。实际上,在录制对白时,你几乎不可能不录到这些声音。
动作音响也是完整对白中的一部分,要尽可能写实地录制下来,因为这声音也是无法轻易地由音轨中移除的。换句话说,如果牛铃是在画面前方的特写中,那牛铃的声音听起来也要很近才行。如果话筒为了适应后方的演员,而离牛铃很远,那声音的距离感就会出现错误。这就表示,你需要不同的话筒来录制音效。
有时在拍摄过程中无须记录真实音响,只要有人口头上提示一下所需要的音响效果就可以了。举例来说,如果一场戏中的某一处需要电话铃声,剧组人员只要在需要的时刻口头模拟一下“叮铃铃,叮铃铃”的声音即可,这样,后期添加音响效果的技术人员就知道该在哪里插入电话铃声。
那些不需要与画面同步的音效可以和画面分开录制。在影片《飞行家》(The aviator)中,录音人员去了四个不同的机场录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飞机引擎在起飞、降落、盘旋等不同状态下的声音。而在后期剪辑中他们却偶然地发现,使用家用电风扇制造出的环绕声更真实,质量更高。
有些超现实的音效创造,需经过实验。电影《星球大战》(star Wars:The Phantom Menace)中,就使用了电动刮胡刀放在碗中所产生的音效。《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电影中,魁地奇(Quidditch)发脾气的声音,是由风铃、加速挥动的手帕以及其他一些噪音结合而成的。
全指向性和心形指向话筒,都适合用来收录音效,因为二者都有着较广的收音范围。如果音效要录成立体声,那最好是采用X-Y拾音制式,因为收录的声音会有明显的左右区别,这也是音效中重要的部分。也因为没有话筒会出现在画面中的问题,所以任何话筒架设装置皆可适用。
许多影片中所出现的音效,并不是专为这部影片录制下来的。有些音效会来自CD片,或是其他音效图书馆,是由音效剪辑师(sound effects editor)搜集而来的,至于其他声音,就是在拍摄时收录下来的了。
5.11 外接调音台的电平设置与调整
5.11.1 电平设置
数码摄像机上如果是可以外接话筒的话,那么也可以外接调音台。具体的信号线路配接就是先将话筒的输出接入调音台,再将调音台的输出接到数码摄像机上,实现拾音—调音—录音流程。这样一来,就解决了可以同时使用多只话筒的问题,给声音的设计大大提供了发挥空间。虽然这样做资金耗费上是要大一些,但这是保证数字影像作品声音质量的有力途径。
在正式录音之前,要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对设备有一个调试工作。这里存在一个电平匹配问题。简单的说,就是调音台的输出电平和数码摄像机的输入电平要在相匹配的情况下才能保证两者是以同样的方式来控制声音电平,才能保证节目质量。
如果便携式同期调音台和摄像机都是VU表,那么这个校准过程如下:
= 1 \* GB3 ① 将调音台上每个分路上的电平控制钮和总输出电平控制扭都调到电平表上“0”的位置,然后打开调音台上的信号振荡器,发出一个1000HZ的震荡信号。
= 2 \* GB3 ② 发出千周信号之后,就调整总输出的电平控制器直至音量表指针指向0VU,将控制震荡信号的音量控制器推至音量表总输出读数为0VU。在这个过程中,振荡信号声音应该逐渐变响直至到达0VU位置稳定下来,这样就设置好了调音台的总输出电平。
= 3 \* GB3 ③ 摄像机上音量的电平指示一般是从负无穷到0dB,那么我们一般把它设置到-20dB。
5.11.2 调整
理论上讲,调音台是可以调整话筒及其他音频信号的音色成分、声音比例以及声音分配等设置的。但在实践工作中,最好不要用调音台过多地去调整话筒所拾取的语言音色。
这是因为:对某人的音色进行调整后,可能会使某人的声音比原始好,也有可能更不好;但相对其他演员来讲,就不一定好了。所以,为了一个人的音色而牺牲其他人的音色,显然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另外,现场噪杂的环境很可能破坏录音师的监听标准。因此最好在调音台上是什么均衡措施都不做,只进行声音比例以及声音分配等方面的调整。当然,在调音台上,某些过滤干扰声的调整还是需要的。这样需要在整个同期录音的过程中在调音台上全部进行过滤。而关于语言的音色问题,则可以留到后期制作时,再根据需要统一进行调整。
有时你可以把声音直接录到录音机、录像机、硬盘中的一个或多个音轨上去,你也可以通过调音台(混音器),把多种声音混音后再送到录音机中去。两种方式没有对错,决定因素在于实际的拍摄情况。只用一支话筒录一个人的声音,就不一定需要调音台。但是要以不同话筒去录一个乐团或许多人谈话的话,那你就需要一台便携式调音台了(如图3-4所示)。携带调音台到拍摄现场去,也就意味着你又多了一件设备,又要花费一些架设时间。
5.12 噪声的控制
一般来讲,封闭空间的干扰声音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拍摄环境的干扰声音,如拍摄环境下的各种家庭生活音响声音以及周边的噪声。解决的方法是控制环境干扰声源不让它们发出声音,尽可能地不让和拍摄有关的家庭生活音响声音出声,而留待在后期制作时,通过补录或补配素材音响的方法去解决;另外一类是摄制组自身出现的噪声,如摄影机的马达声、摄影机轨道的移动声、录音助理在转动话筒时,不小心蹭了话筒杆或是话筒电缆接地不好出现的电子杂音等等。解决的方法是拍摄前仔细检查录音部门的装备,避免在使用中出现各种故障,录音助理平时对举杆动作多做有益的练习,摄影机的外壳加装隔音罩,在摄影机的运行轨道上撒一些滑石粉,轨道下铺地毯等等。
总之,要尽可能地减少拍摄现场的干扰声音。否则,在进行现场同期语言的录制时,当干扰的声音和语言声音一起被收录到记录载体后,再从中摘除干扰声音就十分困难。
5.13 录音机的电平控制
在录音时,一定要谨慎地监听声音,确保有最佳的品质。如果可能的话,监听将包括检视音量表,并通过耳机来听。耳机有着音量控制,所以不是那么地可信赖。随着音量被调大,会误以为音量正常,但其实音量始终在较低一端徘徊。相反地,如果耳机音量太低,就会出现过度调制(over modulation)的问题。音量表会告诉你进到录音机的音量,而不是播放出来的音量。耳机可告诉你录音结果,并且确定你到底录到了什么。
大多数的录音机都会有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其作用是避免所录到的声音太大或太小。如果声音太小,AGC就会自动加大;如果太大声,就会自动减低。但无论如何,AGC不一定是对的,至少它无法妥善处理安静的情形。假如在对白台词中有着暂停,那AGC就会加大音量,也就是加大了环境音。如果这安静是绝对必要的,那反而造成错误。AGC也会试图去补偿距离感上的改变。远方的声音应当要比较近的声音音量小,但AGC会试着放大远方的声音。你应该改为手动控制,这样才可以在相关音量上做出决定。这种方法就像手动去控制摄像机上的光圈和对焦一样。
假如你使用DAT或硬盘录音机来做双系统录音,但是要把画面录在录像带上的话,那么将声音录制到摄录一体机或独立的录音设备中是绝对没有任何坏处的。你可以增加工作弹性,而且万一有什么录音设备出问题时,也可作备份之用。
当你在录任何声音时,在现场就一定要先监听部分录好的声音,以确定录到的声音将来可用。在拍摄时再录一遍虽然简单,但在事后再来修正,有时是极为困难,甚至是做不到的。
5.14 实况拍摄多台摄像机的录音方法
如果你可以支付得起即兴拍摄的费用,那么报道实况事件的最好方法是利用多台摄影机的设置。使用两台或者多台固定的摄像机来覆盖舞台上预先安排的角度(或者进行“排演”活动的演播区)。然后,在观众中、后台或者观众的位置上配置一台或者多台流动的摄像机,以便找出惊奇的镜头——快速突变和异常反应的镜头。
尽可能努力简化声音装备。假如多台摄影机拍摄的装备诱使你也打算同样采用多个话筒,甚至用无线话筒的话,那么这可能成为一个大麻烦。多个话筒意味着需要许多额外的电缆,以及一种多音轨的DAT和调音台。无线电装备常会发生问题,而且多信道的无线电设置可能成为一场可怕的恶梦。
不要打算使用来自摄影机内置话筒的声音。把用这种方法录制的音轨考虑为备用品,如果你主要录制的声音有缺陷的话,那么可以在以后回来使用它们。使用一个吊杆式话筒,并把它连接到调音台和DAT录音机。如果绝对必须添加附加的话筒,例如一个领夹式话筒的话,那么把它的输出引入调音台,并混合为供应给DAT的单声道音轨。除非该DAT是一个多音轨的单元,你会用立体声录音,但是我们建议你把这两个声源混合为单声道,并把该信号以不同的电平录制在L和R音轨上。
5.15 镜头号码牌的使用
大家熟悉电影制作人的镜头号码牌(即拍板)是确定音频与视频之间同步的、有价值的工具(图5-13所示)。如果没有镜头号码牌,那么你可能有一位工作人员站在镜头的前面,在每次拍摄之前拍手。不论是拍手,还是拍镜头号码牌,只有这样,你才可能获得声迹与拍手(或拍板)时的图像同步的效果,并能在编辑时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现代的拍板是电子的,带有内部的时钟电路和用于时间代码的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当你敲拍它们时,运行的时间代码显示冻结,以便摄影机可能获取它。
镜头号码牌还具有一个用于它们产生时间代码信号的输出插孔。把该输出连接到摄像机和外部录音机的外部同步插孔,是实现jam同步的一种方法——这样,利用相同的时间代码,多个摄像机、录音机和镜头号码牌都能保持在理想的同步状态。当然,除非所有的摄像机和外部的录音机都具有用于外部产生时间代码的输入插孔,否则你是不能使用该jam同步功能的。
图5-13 镜头号码牌
5.16 信号监听
在拍摄期间,每个人都需要听到声音。吊杆操作员、声音混音员、录音技师和导演都应该戴连接到调音台(混音器)总输出端的耳机。在专业的装备中,耳机一般连接到小型号的无线电接收器上,这个接收器就放在口袋里,或夹在腰带上。
如果导演不戴耳机,那么当出现声音问题的时候,及时通知导演是混音员的工作。演员可能离开话筒、吊杆可能没有正确地对准目标、在线路中可能存在干扰或者一辆大声的、不合时宜的公共汽车可能正巧从外面经过。
导演应该确定一些场地规则,规定什么时候和如何把有关情况通知他。大部分导演不希望在他们喊“Cut!(停)”以前中断拍摄。毕竟,一些问题可以在后期制作中解决,而且还有另外一些理由要让拍摄到完成为止。一种好的折衷办法可能是,当一个混音员在音轨上听到噪声时,混音员发出无声的信号(比如说:举手)。那时,导演可以决定是否保持摄影机继续运转。
只有富有经验的混音员才可以在拍摄期间尝试调整电平(或改变增益)。一般说来,最好是在排演期间小心地设定电平,然后保持不变。
5.17 新闻、纪录片同期录音
(1)没有声音的工作组
大多新闻摄制组是不配备录音师的。声音的工作交给了摄像师,他把声音通过一个小型的便携调音台录到拍摄带上。纪录片也是类似工作方式,因为通常没有足够的经费配备录音的成员。通常的工作方式是给主持人或者采访记者一个领夹话筒,以确保他们的声音一直能被录制到,而不受镜头指向的影响。摄像机的随机话筒可以留着录制镜头对准的地方的声音。当然这样做也许音质并不很好,但是比起给每个被采访者戴一个经不起折腾的无线话筒来说要容易得多。比起领夹话筒而言,摄像机的随机话筒一般可以拾取好几个说话人的声音。声音和画面是一起录制的,所以也不需要打板,虽然仍然会报板,但那是为了标识每一个镜头。所有有需要同步的声音可以用没有时间码的、便携的录音机来单独录制,比如MD录音机。
(2)带有声音的工作组
当有声音组成员参与的时候,他或她将会同时负责操作录音机和举杆的工作,这将明显提升音质,因为话筒离目标物体更近了。同时,运用枪式话筒和领夹话筒的组合,就能更多地运用有效的拾音技术。所有的信号都可以通过调音台(一般有4路话筒输入)分配到录音机,同时输出备份信号给带有无线接收装置的摄像机的音频输入。录音师还可以随时去录一些对声音编辑有用的自由声带,特别是在难得一见的场景或很难到达的场地(比如在北极,一艘破冰船等)。
5.18 电影、戏剧同期录音
(1)单机拍摄
大多数用单机拍摄的戏剧和人物电影的外景拍摄是间断的,情节是编排过的,摄像机都是不断停机和反复移动的,场景在小河边,就会不停的在这里拍摄直到所有在小河边的镜头都拍完为止。“场”指的是剧本上的在同一个地点发生的段落。“镜”指的是在一场里某特定的画幅的影像,同时还会有一个板号。拍摄同一个镜头的每一个版本就是“条”(如267镜-第3条)。一个镜头可以简单的描述成全景WS(或主场景),中景MS和近景特写CU。不同的景别要对应不同的声音和透视关系。虽然,每一镜都将最终编辑到一起形成一个大段落,但通常并不会按照剪辑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去拍摄,因为要以减少摄像机的移动为前提。
(2)成员
一旦同期录音师受雇于剧组,他或她会和其他声音工作人员一起去察看所选的地点,确定录制每一场的最佳话筒方案。还有,导演会指导画幅大小以及镜头怎么运动,摄影指导会指出一个场景的光该如何打,这将影响话筒的使用(因为这会造成话筒的影子会不会入画的问题)。场景设计师和服装设计师对于如何掩藏话筒和领夹话筒非常有用。一个或几个话筒员和一个录音助理会协助同期录音师,录音助理会在需要的时候加一支枪式话筒作为第二支话筒,除此之外,他还负责检查设备的工作和文书工作(在美国,声音工作组的成员被叫以不同的名字,如话筒员、理线员、拉线员)。
(3)开始拍摄
开始拍摄之前有一道程序,在用胶片拍摄的时候尤其是这样,原始胶片是非常昂贵的,必须让它的消耗最小化。导演命令录音师仔细地考虑好,因为录音机的工作要设置速度,录音师必须确认声音的速度。然后导演喊“挂胶片”,摄像师再次口头确认一遍。在这一刻,摄像机和录音机之间同步运转,导演接着喊“准备”。摄像助理或者报板员报出第几场第几次,并且拍板,与此同时,导演喊“开始”。直到导演喊“停”这一条才结束。一旦有两台摄像